异育银鲫“中科3号”
来源: 点击次数:13766发布时间:2014-08-07
品种名称:异育银鲫“中科3号”
苗种来源:本省
审定情况: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审定编号:GS01-002-2007
特征特性:食性杂,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较好地摄食各种商品饲料。有很强的抗逆性,适应能力强,具有生长快、个体大、碘泡虫病发病率低等特点,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性状。既能池塘单养、混养,也可在湖泊、水库等大水面中放养。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,最佳生长水温25~30℃。
产量表现: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~3倍,一般当年苗种可长到200~250克,最大个体重可达400余克。
养殖要点:成鱼饲养方式中,以池塘套养最为经济。而池塘套养又分为鱼种池套养和成鱼池套养。鱼种池套养时,每亩投放5~7厘米的夏花鱼种80~120尾,一般不需要增加饲料的投喂量,也不必实行特殊的饲养,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,平均个体可达250克以上,每亩可获成鱼20~25千克。成鱼池套养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以草、鲢、鳙为主体鱼,少量搭配“中科3号”,每亩投放规格为2寸以上的异育银鲫100~120尾;另一种是以“中科3号”为主养鱼,亩放1500~2000尾,适量放养草鱼、鲢、鳙等。“中科3号”也适用用湖泊放养,在缺少鲤、鲫等底层鱼的小型湖泊中,每亩可放养(规格为6厘米以上)40尾至80尾。
适宜区域:全省各类可控养殖水域
选育(引进)单位: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